新生犊牛脐带消毒需严格遵循规范操作,以确保消毒效果并防止感染。以下是关键要点:
消毒方法
消毒长度:脐带消毒长度通常为5-7厘米,确保覆盖整个断端及周围组织。
消毒液浓度:使用5%-7%的碘酊溶液,该浓度既能有效杀灭细菌,又不会损伤组织。
浸泡时间:碘酊浸泡时间建议为3-5秒,确保药液充分接触断端。
操作步骤
断脐处理:在距离犊牛腹部5厘米处用消毒丝线扎紧脐带,再剪断剩余部分。
消毒操作:用碘酊浸泡或擦拭断端,避免药液灌入脐带内部。
注意事项
消毒前需确保操作者及器械已严格消毒。
避免犊牛互相舔舐脐带,必要时可用无菌纱布包扎断端。
若发现脐带异常(如红肿、流脓),需及时切开排脓并冲洗创面。
正确消毒可有效预防脐带炎,若出现感染症状需配合药物治疗(如青霉素、磺胺粉等)。
附:规模化奶牛场新生犊牛脐带消毒操作规范
7%以上浓度碘酊,整个脐带浸泡3-5秒钟,前后共5次消毒。
第一次:出生后10分钟之内
第二次:在首次初乳前
第三次:灌服第二次初乳前(两次初乳灌服间隔时间不超过12小时)
第四次:出生后第二天喂常乳前
第五次:出生后第三天喂常乳前